經(jīng)常聽到你們對孩子的控訴:
“我家孩子上課老走神,做小動作”
“孩子寫作業(yè)特墨跡,寫一會玩一會
鉛筆橡皮都能玩出個花來”
“每次考試都是粗心丟分,題都沒讀完
一拍腦門就把答案填上去了”
“總是靜不下心來,一點小事就激動半天
外面風(fēng)吹草動一下他就坐不住了”……
其實,這些都是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
活生生的案例表明:
專注力被破壞,學(xué)習(xí)徒傷悲啊
那孩子專注力到底是哪來的
答案很簡單
從每次專注的吃手、玩沙、看書、玩耍中來
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
孩子專注力的正常發(fā)展
來自于生活中對任何事情的專注
但在這些專注的過程中
父母們卻常常扮演著破壞者的角色。
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也可能只因為這一件事
誰沒這樣“幫”過孩子?
那天,陪孩子去上創(chuàng)意課,內(nèi)容是制作一副名為《秋天》的手指畫。
老師先做示范:給幾張紙條畫上樹皮一樣的花紋,用不干膠把畫好的“樹干”粘在已經(jīng)涂抹了顏色的背景板上,再用手指蘸上紅黃相間的顏料,在“樹干”周圍點綴些“落葉”……
示范完畢,手工材料發(fā)到小朋友手中。在場6位小朋友都是3歲左右,由媽媽陪同。
拿到材料的小朋友興致勃勃動起手來,有的研究畫筆,有的拿著紙條揮舞,有的專注于撕不干膠……
我看著喆同學(xué)笨拙地畫“樹干”,那些紙條被畫得亂七八糟,坐在他旁邊,有一股想要幫他的沖動在我體內(nèi)升騰。
媽媽們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:“你這樣畫不行,得這樣畫……”“你看,樹干要斜過來一點,這樣才好看……”“你別用手掌啊,要用手指,少蘸點顏料,像媽媽這樣點點點……”
舉目四顧,媽媽們已紛紛上陣,小朋友被指揮著,有的拿著材料不知所措,有的呆呆看媽媽操作。有個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邊玩去了,急得媽媽喊起來:“你過來自己做啊,是你在上課還是我在上課?”
我不禁啞然失笑。原來,媽媽的心思都一樣——我們愛得很著急,急孩子沒用“正確方法”做事,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標(biāo),急得忍不住要在他們旁邊指點,恨不得替他們成長。
我們是在陪伴還是在打擾?
打擾讓孩子失去了什么?
蒙特梭利有句名言:“除非你被孩子邀請,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!
一、被打擾的孩子不專注
喆同學(xué)一歲多時,有次在地板上專心搭積木,把積木堆起來又嘩地推倒,然后再堆,再推……堆的時候很專注,推的時候很興奮。
這時,爺爺湊過去了:“在干什么呢?不要總是推倒,來,我們蓋個結(jié)實的大高樓!
爺爺邊說邊拿起一塊積木,喆同學(xué)卻不買賬,跺腳大叫:“不,我不要!”
孩子經(jīng)常會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來無趣的事,請不要隨意參與,這可是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發(fā)展的好時機。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(yǎng)出來的,而是被保護出來的。
二、被打擾的孩子不獨立
在游樂場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用積木蓋房子,擺擺這邊,擺擺那邊,不知該怎么擺才好,就坐在那里想。
他媽媽在旁邊提醒:“擺上邊,把房子擺高一點,用紅色的擺更漂亮……”
如果孩子能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游戲,請不要過多干預(yù)。我們幫忙越多,孩子的獨立性就越差、依賴性也越強。
給孩子思考的時間,他自己想出來的主意也許更棒。
三、 被打擾的孩子沒有好奇心
在動物園的猴山,一個小男孩在看猴子。爸爸催促道:“走了走了,還要看熊貓呢,好多動物,再不走就看不完了!
小家伙不為所動:“我要看猴子!爸爸,你看猴子還會嗑瓜子呢,猴子的手指跟我們的一樣!”
每個孩子都具備專注的品質(zhì),尤其對于他們感興趣的事物。當(dāng)孩子專注觀察時,不要為了趕時間而打斷孩子蓬勃的發(fā)現(xiàn)力。
與其走馬觀花快速看完所有,不如一次看不完再來一次,讓孩子盡情享受發(fā)現(xiàn)的樂趣、探索的樂趣。
四、被打擾的孩子沒有創(chuàng)造力
去看一位朋友,她邊跟我聊天邊做家務(wù),一歲半的孩子自己在游戲墊上玩耍,試圖拿旁邊書架上的一本書,卻夠不著。小家伙環(huán)顧四周,把自己的小椅子推過來,慢慢爬上去,把書拿了下來。
朋友早就看到孩子在做什么,卻沒出聲,只是迅速靠過去,以便發(fā)生意外能夠保護孩子。
在遇到問題時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,這是最可貴的學(xué)習(xí)能力。
對孩子來說,什么時候最可能產(chǎn)生問題?當(dāng)然是一個人待著的時候。想拿放在高處的玩具卻夠不著,想拿零食卻打不開蓋子……如果身邊有大人挺身相助,就不再需要孩子去思考,而如果沒有大人幫忙,孩子就得自己想辦法,創(chuàng)造性思維就是在“自己想辦法”的過程中被激發(fā)出來的。
怎樣的陪伴最能保護孩子的天賦?
小區(qū)里,孩子最多的地方有兩處:沙堆和水塘。
這天散步,路過沙堆,看到幾個孩子在玩耍,多是爺爺奶奶帶著,只有一個小男生是爸爸陪在身邊。
老人帶孩子很仔細,奶奶們捧著水壺,一有機會就湊到孩子嘴邊給喝幾口,不停幫孩子擦手、整理衣服,嘴里嘮叨著:別玩這個了,容易迷眼睛,沙都灌進鞋里啦,硌腳,過來我?guī)湍闩蓛簟?/span>
只有那位爸爸饒有興致地看著兒子,一直沒說話。
當(dāng)別的小朋友都陸續(xù)被爺爺奶奶帶走時,那個小男生突然從沙堆上站起來,對爸爸說:“我鞋里有沙子了!
爸爸溫和地問:“那該怎么辦呢?”小男生想了想,坐下來,自己把鞋子脫掉進行清理。
在小區(qū)的水塘邊見過一位媽媽,當(dāng)老人說“別離得太近,危險”時,她只是緊跟在孩子身旁,伸手護著孩子,保持一種隨時可以出手拉住孩子的姿勢。
孩子用樹枝撥拉水面、撿石子扔進水里,她很緊張,卻始終一言不發(fā),直到孩子心滿意足。
很多人都不知道,人類大腦是通過“感受”來學(xué)習(xí)的,每一次感受,都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畫面,新的畫面與之前儲存的畫面不斷進行比較,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畫面,腦細胞在這種比較與擴展中變得越來越活躍。
這是人類特有的學(xué)習(xí)模式,需要兩個條件才能達成:一是自身經(jīng)歷產(chǎn)生真實感受;二是在一次次重復(fù)中逐漸完成對事物的認知。
所以,孩子最需要的,是有獨立空間去感受和接觸事物。
那位爸爸,給了孩子真實感受的機會;那位媽媽,給了孩子重復(fù)探索的機會。這是我見過最好的陪伴方式——我在你身邊,卻不打擾你。
“請不要打擾”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原則,不合時宜的關(guān)心就是打擾。很多媽媽都說孩子不專心、坐不住,恰恰是因為孩子受到的關(guān)注太多了。
大人已不滿足于能看見孩子,還不斷通過語言和行動進行關(guān)心和管束,最終演變?yōu)楦深A(yù)和控制,結(jié)果就是孩子的自我發(fā)展被壓抑甚至扭曲。
當(dāng)孩子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,若沒人打擾他,這種專注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備的品質(zhì),而如果總是被打擾,他的專注力就會慢慢喪失。
每個孩子都自帶天賦而來,與其想方設(shè)法激發(fā),不如先好好保護。
當(dāng)孩子獨自玩耍、自得其樂時,哪怕你覺得他做的事很無聊,也請保持尊重,默默旁觀;
當(dāng)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,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時,哪怕你潔癖發(fā)作幾近抓狂,也請深呼吸,別讓責(zé)備打斷他的探索;
當(dāng)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來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時,哪怕你再心急火燎,也請耐心等候,別用你的熱心幫助阻止他的嘗試。
很多時候,面對孩子,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——噓,別出聲。
紅杰潛能智力開發(fā)樂園
咨詢電話:0351-7560473 15034111547 王老師
園址:富士康南三門往南300米路西紅杰幼兒園
|